当前,数字化转型浪潮正在引领全球产业升级,重塑竞争规则和市场格局。据IDC预计,到2022年,全球一半以上的经济将基于数字化或受数字化影响。作为国民经济核心支柱的国有企业,肩负着推动经济发展和增强社会价值的重要责任,更要积极推进战略变革和业务转型,这既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内在要求,也是化理念为行动的紧迫任务。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加强构建数字经济新格局,国务院国资委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工作的通知》,明确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基础、方向、重点和举措,积极引导国有企业在数字经济时代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加快改造提升传统动能、培育发展新动能。
在政策及形势的共同引导下,在加快推动“数字中国”、“新基建”的国家重大战略部署下,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发展浪潮在全国各地蓬勃开展。业务的飞轮在数字化的加持下高速运转的同时,网络安全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一方面,国家法律法规对加强网络安全工作提出更高要求。近年来,《个人信息保护法》、《数据安全法》、《网络安全法》、《网络安全等级保护2.0》和《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陆续颁布施行,对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的云安全、数据安全、密码应用等工作提出新的要求。
另一方面,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不断深入,企业面临的内外部IT环境日益复杂,大大增加了网络安全防护难度。因此,传统的安全防护手段在面对更加开放多元的应用场景时,逐渐难以保障数字化业务的平稳、可靠、有序和高效运营。
再者,绝大多数国有企业数字化推进工作围绕现有业务架构展开,伴随着信息技术与业务发展的深度融合,传统的安全体系难以支撑起业务模式创新和跨组织的协作,网络攻击、数据泄漏的风险也随之加大,给国有企业核心资产安全带来了一定的风险,并将直接影响业务运营,进而影响生产安全、社会安全、甚至国家安全。
那么,该如何应对数字化转型中的安全风险呢?通过对诸多国有企业信息安全建设的实践,我们分析后发现:对于国有企业而言,应该不断提升顶层设计能力、优化安全防护体系、加强安全协同能力,通过建设完善的安全管理系统,增强系统的敏捷性与可拓展性,夯实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网络安全基础,加快推进新时代网络强国建设。
下面,本文就以典型国有企业在网络安全层面的实践为例,以期给予大家更多在数字化转型下的安全思考与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