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持续四天的2023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互联网之光”博览会迎来了闭幕。本次博览会围绕“建设包容、普惠、有韧性的数字世界——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大会主题,重点突出国际性、创新性、引领性,吸引了来自48个国家超过580家中外企业线下线上联动参展。
据权威数据调查显示,2022年底,全球达到 143 亿个活跃物联网端点;到 2025 年,预计物联网连接数量将超过 300 亿,相当于平均每人近四台物联网设备。如此庞大规模的物联网设备会带来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呢?
数字化转型的深入发展,让企业数字身份管理的内涵与外延发生了诸多变化。如何从传统的“碎片化、静态化、粗放化”的身份管理走向“集中化、动态化、精细化”的数字身份治理与管理,是数字化转型时代每一家企业亟需突破的第一步。
近日,上海市知识产权局发布了关于认定《2023年上海市企事业专利工作试点示范单位》的通知。本年度上海市企事业专利工作试点单位在经专家评审等程序,并经上海市知识产权局审议,最终认定了150家单位。
结合场景选择有效的运营手段,重新触达用户并洞察真需求,帮助企业在营销和服务各场景下,更高效精准的为用户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和服务,是数字时代许多C端企业,甚至是B端企业寻求数字化转型的重要目标之一。
网络作为安全边界的时代早已过去。随着公司越来越多地将数据和运营转移到云端,它们也必须保护每个访问点。在今天分布式的劳动力环境下,这可能包括来自世界各地的设备和IP地址、软件即服务(SaaS)工具以及允许使用个人计算机工作的自带设备(BYOD)政策。
近日,国际权威研究分析机构Gartner发布了《2023中国安全技术成熟度曲线(Hype Cycle for Security in China, 2023)》报告,详细对2023年中国安全技术共计20个技术领域的现状与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与解读。
一直以来,我们对身份治理的理解更多停留在传统的身份管理与访问控制,即传统的SSO、IAM等。但随着技术地不断迭代,企业对数字身份的定义、涉及维度及应用领域都在逐渐发生改变,从以“业务应用为中心”转变为以“可信身份为中心”
电影《黑客帝国》通过讲述主角——一名网络黑客与名叫“母体”的计算机人工智能系统之间的“真实”较量,为我们呈现了一场精彩的、跨世纪的“人机对决”大战。
数字经济时代,数据已然成为创新发展的核心生产要素。随着新技术促使数据应用场景和参与主体的日益多样化、数据价值的愈加凸显,数据安全的外延也在不断地扩展。
数字经济时代,数据已然成为创新发展的核心生产要素。随着新技术促使数据应用场景和参与主体的日益多样化、数据价值的愈加凸显,数据安全的外延也在不断地扩展。
近日,国际权威分析机构Gartner连续发布了《Market Guide for API Management, China》与《Tool: Vendor Identification for API Solutions in China》两份报告,旨在为中国企业组织相关IT人员确定中国市场上不同类型的API管理解决方案,并为API产品选型提供专业指导。
数字化带来企业新发展的同时,数字化安全问题日益凸显,新的安全场景要如何解决?为什么企业数字化安全建设要从统一数字身份安全管控优先突破?
你好,我是茆正华。欢迎来到派拉软件“数字安全前沿栏目”之解读《新一代身份和访问控制管理》的第四讲:AI技术如何与IAM技术融合创新,智能化赋能企业数字化身份安全管控?